市政法系统举行民意座谈会
不过,于庆泰也指出,一小部分可能获得国际资金援助的项目会按照惯例接受国际监督。
进入11月份以来,中国部分地区出现大范围雨雪低温天气,天然气需求量大幅攀升。对此,韩晓平认为,天然气价格低,中石油等企业在天然气方面的投资意愿不强。
一些地区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武汉、重庆、西安、南京、杭州等地相继出现供应紧张的情况。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此次气荒缘于垄断企业借机逼宫涨价。韩晓平表示,造成天然气供应紧张有很多因素,例如气温低、雨雪天气、天然气系统配套不足等等,但最主要的还是投入不足。很多国家天然气市场是多元的竞争,所以现在的气价并不比中国高。韩晓平认为,解决目前天然气供应不足的问题,根本出路是尽快亡羊补牢,对天然气市场进行改革,开放上中下游市场,打破垄断,让更多的企业参与竞争。
在很多国家天然气实际上是能够赚钱的。厦门大学中国能源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言,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偏低,生产商不愿意扩大生产规模是气荒不可回避的原因。而国家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的提法意味着,很可能出台一系列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
对于本次授信,中国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行长曹少雄表示,煤炭工业是山西省支柱产业,七大煤业集团是山西省煤炭企业中的典范,代表山西省煤炭生产最高水平。省农行能为此次资源整合的七大主体提供45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不仅拓宽了银企双方的合作领域,同时也进一步推进了山西省资源整合进程。中国农业银行山西分行日前与山西省七大煤炭资源整合主体签署了授信协议,为其提供总额达45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中国农业银行山西分行日前与山西省七大煤炭资源整合主体签署了授信协议,为其提供总额达45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
省农行能为此次资源整合的七大主体提供45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不仅拓宽了银企双方的合作领域,同时也进一步推进了山西省资源整合进程。对于本次授信,中国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行长曹少雄表示,煤炭工业是山西省支柱产业,七大煤业集团是山西省煤炭企业中的典范,代表山西省煤炭生产最高水平
之后,关于风电设备是否产能过剩的争论变得愈加激烈。正如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所言:市场要求风电设备企业提高技术,某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出台风机技术规范,留给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时间已不太多。所以,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要在形成创新能力方面下功夫。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兼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贺德馨分析,预计全年的新增装机容量将突破1000万千瓦。
发电并网难题是关键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风电设备产能是否过剩的争论已经转为制约风电发展因素的争论。今年9月末,高歌猛进的风电设备被列为抑制产能过剩的六大重点行业之一。在国内风电设备市场,国产品牌风电机组2008年占到75.6%,但故障较多,质量亟待提高。近几年,我国风电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已经培育起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尤其是风电设备制造的产业链,为我国今后大规模开发风电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但对于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而言,技术的提高是一个必须跨越的门槛。一位风电场负责人告诉记者。
由于风电是不稳定的间歇性能源,必须解决大规模并网后给电网带来的安全隐患。然而,对于这种说法,业界并不完全赞同。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说。负责供应风电的西部和北部电网系统很薄弱,风电机组安装完后无法并网,有的即使接上了网,也因为当地电网无法消纳而被迫停机。7月21日国家电监会发布的《我国风电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称,由于风电输出困难等原因,目前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一方面是突飞猛进的风电产业,一方面是备受诟病的并网难题,风电并网矛盾不断深化。放眼全球,产能过剩的问题可能就不会那么突出。在此情况下,关于风电产能过剩的说法成为当前舆论的主流。
风力发电企业认为,电网企业发展缓慢是造成这一矛盾的主要根源。但风电企业认为,此举无疑会进一步增加风电并网难度。
目前,风电占全国8亿千瓦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很低,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不足0.5%。国家电网称,该规定是为保证电力有序接入。
近日,有关部门正酝酿推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据了解,国家电网给出的这一并网标准,还没有正式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
同时,风电并网使电网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特别是采取特许权招标的方式,市场引导和政府支持相结合,大大促进了风电规模化的发展。专家表示,在诸多问题中,并网问题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焦点。不过,近年来,在《可再生能源法》及配套政策的支持下,风电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众多专家认为,问题的关键不是风电设备产能是否过剩,而是如何解决风电并网难题,疏导产能过剩。为了在规划出台之前进一步理顺新能源市场,国家能源局目前正在制定针对风电和太阳能并网的一项行业指导意见。
一些企业创新能力不够,虽然获得了制造技术,但设计技术没有掌握,或者设计技术拿来了,还没有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设计能力。全球的风电市场需求去年仅有2700万千瓦,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估计未来几年每年市场需求为3000万千瓦左右。
我国的陆地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而用电负荷中心在东部。此外,风电并网还涉及技术和机制问题。
酝酿已久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也将并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同期出台。就国内来说,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今后几年,每年的新增装机量也仅为1200万千瓦左右。目前,风电发展的确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如风电技术自主研发等。对此,史立山认为,风电技术的自主研发需要较长时间的产业发展和经验积累,尤其在风电设备的关键零部件上。
2005年颁布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明确支持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从此我国风电发展进入快车道。当前,国家既要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也要发挥和保护好各方面的积极性。
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机制保障电网企业的收益、提高其接纳风电的积极性,都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可再生能源发电专委会秘书长杨校生认为,国产机组故障较多的原因是关键部件质量比较差。
风电设备产能过剩? 1986年4月,山东荣成建成3台55千瓦机组风电场,开启了我国风电发展历程。我国的风电设备产能是否过剩?并网发电面临什么样的困境?产业发展面临的众多问题,急切需要进一步解开。
「小礼物走一走?雪碧可乐来一罐!」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哇~真是太棒了